作家速成教程第三章 类型小说的写作03:想象与过去

更新:2018-06-05 23:26:23

 读者应该在书页翻动时将现实淡去,使昔日重来。那个年代的色彩、气氛、景观和声响自然而然地溶入情节结构之中,各种人物在他们的世界里上演悲欢离合,而读者则开始与他们同笑同啼。
  ——马克斯·伯德

  在一个历史故事里,大量使用已经过时的短语和感叹显得最为真实,而且常常会不经意间令人发笑。事实上,一种过去时代的氛围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营造,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人一个逝去的时代,在书页翻动时现实淡去,而昔日重来。那个年代的色彩、气氛、景观和声响自然而然地溶入了情节之中,各种人物在他们的世界里上演悲欢离合,而读者则与他们同笑同啼。

  为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必须事先好好准备。尽管我本人总是事先访问我要写的故事背景的地域、国土,而并非每个作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不过,想象和研究总该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吧。一本书动笔之前我必已研究了背景,也就是说我知道我笔下的人们怎样生活,他们的饮食起居,当时的风云变幻,他们的宏图大略等等。多少世纪以来人们的情感大致一样,然而每一代人的生活的确受他们特定时代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只有考虑这些因素之后,背景才能确立,作者才能达到真实。

  不管作者把他的故事放在18世纪的圣彼得堡抑或是19世纪的巴黎,他仍有观看当时环境的机会。在那些伟大的画廊里,各个图书馆皆有的画册上,有着当时画家对花园、城市。村庄、自然风景及室内装饰的大量写生。这些作品不仅准确细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包括当时的服饰,人们的工作和娱乐)的风尚,而且传达了当时的声音,作者只要认真观察和谛听即可——教堂里的钟声在响,马车吱吱嘎嘎地前进,马蹄上沾满了小径上的泥浆;风车在咿咿呀呀地转,风吹过玉米田,有漫野风声,你从中即可看出;古老的街道上有刺鼻的臭味,小贩们毫无顾忌地叫卖着他们的货物,抬轿者吆喝着在拥挤喧嚣的人群中通过,过去的一切似乎触手可及。还有一个例证,我曾到小城德尔弗特调查17世纪荷兰画家让·弗米尔在那里的生活,在准备离开小城时,竟发现它一如弗米尔三个世纪以前所绘,全无变化。

  我为了写小说《金色郁金香》,在荷兰研究了当地的画家。从中我了解到17世纪荷兰家家户户都有至少一个装满热炭的暖箱,这个信息告诉我们,荷兰有着充足的于柴,怪不得冬季妇女毋须在室内穿毛皮。美丽的花卉画显示出哪些花被大量培植,而静物画中的种种野味、水果、面包、蔬菜和大杯葡萄酒,表现了正餐的内容。

  对我而言,一个逝去世纪的服饰唤起的是一种由柔软的天鹅绒、闪光的金丝布及美丽的绸缎营造出来的气氛。在《乱世佳人》中,白瑞德对他送给玛弥的那件红色丝内衣的飘动声响作了评价。一位美女飘然而人,每个衣褶都像飞鸟一样飞扬,那声响该是多么有诱惑力。女演员们有时会提到旧时华贵服装对她们的影响,因为那种华服立即就控制了她们的步伐和行动。相反,男人的服装却总是赋予他们及时拔剑或者动拳的自由。直到19世纪早期,男人还是美丽的孔雀,他们的服饰为每一个场景添色。而我的确钟爱运用这种富丽。

  我在《威尼斯的面具》动笔之前,就开始着手研究威尼斯。它一向很吸引我,我知道有朝一日自己定会写一个属于那儿的18世纪的故事。这种研究给我带来了灵感。当我发现在威尼斯是父亲选择继承人、而不是长子自动继承时,我立即想到妒嫉和竞争必然使弟兄们彼此敌视,此外,只有继承人才有权合法结婚,以便使旅长的权力和财富不致于疏散。于是,威尼斯满街是不安的青年贵族,摩擦时有发生,并常常导致族仇和决斗。这一切都成为我的素材。

  我的想象早已先我之前来到威尼斯,最后,我终于看见了这预想的一切。运河的碧波轻拍着18世纪业已古老的石阶,青色的小舟在晨雾中随波荡漾,镶铁的走廊暗示着古老的秘密,大公的大理石宫殿在夕阳下泛起贝壳的粉色。这些景观提供了充足的氛围,在这种美丽和神秘的氛围之中,情节力度和悬念很容易失去,但是背景永远不应淹没人物的行为,舞台气氛永远不该打扰故事进程。无论如何,大量的描写都会使快速进行的情景变成沉闷的材料,最好让那些湿石阶去打湿一个镶边或是润泽一只脚。我描写了一段雾中行舟以便隐藏一个人物,使那些不祥的门有一扇向发展中的情节洞开。而因为某个特殊原因,那座壮丽的宫殿给女主角以很深的印象。

  无论置身于国家大事或者大灾大难中,一开始那些小人物确实轻如鸿毛,然而性格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命运。在《这一座闪亮的岛屿》中,是女主角的勇气使她拒绝屈服于纳粹的淫威,并最终坚持活了下来。而《金色郁金香》中的恶人,则因对地位的贪婪而走错了一步。

  老地图对于研究非常有用,我想象自己走在那些古老的小径、街道和斜路上。许多历史书印有过去城市的地图,让作家能准确地确定地点方位。而我自己的金科玉律则是:过去必须按照它的本来面目被描绘。几百年来威尼斯的面目丝毫未变,然而当我的情节在它的广场和狭路上展开时,我用一张城市地图去打出我故事中的每一个地方,从那座孤儿院(我的女主角长大于此),到那家面具店所在的废墟,再到如时间一般古老的街道。我的摄像机同时也摄下了许多可供日后参考的情景。

  为给我的威尼斯研究作一脚注,我专门去了一趟,参加一年一度的狂欢节。那是威尼斯永恒的一部分,《威尼斯面具》的一个特色。狂欢节在四旬斋之前两周内进行,我在海湾战争进行时的2月踏着积雪到达,才知道为了防止恐怖主义袭击,狂欢节已被取消。威尼斯不再拥有数以千计奇装异服的游客,它几乎已被彻底遗忘,一个游客也见不到踪影。

  我在一个下雪的冬日下午在圣马克广场上顾影自怜,一个进展却突然出现了。在某一个柱廊底下,出现了一位18世纪的绅士,他一身粉色缎装,白假发,黑眼罩,戴着三角帽,拄着一根扎蝴蝶结的手杖悠然而来,接着四周都出现了身穿18世纪礼服的人,个个戴着面具,他们交叉穿过广场。当他们相遇时,男人鞠躬,女人行礼,他们是威尼斯的当地人,决心维持狂欢节和威尼斯精神,哪怕时世艰难。

  对我而言,那仿佛是历史在对我展示我自己笔下的一景,研究可以带来最不同寻常的意外收获。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秀文小哥
写了 193529 字,被 60 人关注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