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速成教程第三章 类型小说的写作04:科幻小说的科学性

更新:2018-06-05 23:25:57

 请牢记:好的科幻作品与任何其他种类的小说一样,要求紧凑连贯,及扣人心弦的人物形象。

  ——琼·斯隆维斯基

  在写作科幻小说的生涯中,经常有读者问我:“你的灵感是从哪儿得来的?”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把科学道理融人故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怎样从现实的科学中演绎出精采而又让人信服的情节?”

  首先必须意识到有不同种类的科幻小说,对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麦克尔·克里奇顿的惊险小说来自许多技术细节,甚至是数据表格,而人物和“艺术性”不占重要地位。厄苏拉·勒·奎因的人类学科幻小说则着重于社会科学和人物的细节刻画。最近又兴起“未来历史主义”小说潮流,像莫林·麦克胡果的《中国山民张》,以科幻假想生动地提供了人类的未来生活图景。我个人的作品则试图探讨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以及身陷其中的人物。早在我写作《海洋之门》时,就不敢让人们确信谁是“人类”。

  要想从事科幻写作,首先要确定科幻假想在小说中的地位。事实上,许多冠以“科幻小说”的作品可以被看作神话故事,如果你有独特的写作风格,不妨循着那条路向前走。另一方面,写作中在处理科学问题时要特别小心。以下是我的几点写作体会,供大家作参考。

  灵感从何而来

  最新奇的想法往往直接来自真正的科学实验室。在我自己的实验室里,我时常能见到比最奇妙的科幻小说更奇妙的自然现象。例如:超导磁体使隔壁室内的纸夹子悬在空中;细菌在一夜之间的千变万化;化学品每几秒钟神奇地变幻色彩。我本人既从事研究,又从事教学活动,这要求我见多识广,因此占有许多优势。但任何一位作家都可以打电话给实验室。甚至要求参观;大多数科学家是乐于对别人讲述自己的研究的。互联网上的公告牌是另一个寻求专业知识的信息来源。

  你还可以到《科学》、《自然》这样的杂志中寻找灵感。这些杂志,提供了最新发现的原始报告,提供了各领域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期刊,即使是富有经验的科学家读来也会觉得受益匪浅,而一些令人激动的科学发现,在一般的通俗科学杂志上是读不到的。例如,在《科学》杂志中我偶然读到一种吃掉粪便的细菌,我把这一细节刚好用在了科幻小说《极乐世界的女儿》中,本来我正愁找不到愿以粪便为食物的家伙呢。

  新兴的学科领域也有可读的东西,例如以有科学知识基础为读者的《科学的美国人》和希格玛·西的《美国科学家》。阅读报刊和通俗科学杂志则要当心,因为其中的报道较表面化而且有可能报道不实。

  一旦产生了灵感,应该多向专家请教,正如小说的背景需要—一核实一样,可以避免出现明显的错误,或是避免陈腐的观点,避免科学家对你的作品产生反感。

  例如,弗兰克·荷伯特的畅销作品《沙丘》,向人们展示了沙漠星球的居民从空气中获取水。这种取水方法事实上只在地球上的沙漠里有效,因为地球大气中含有来自海洋的水汽。在你写书的时候,即使其中的某些“科学原理”是正确的,但也有可能很快变成昨日黄花。《海洋之门》描述妇女通过分裂卵子产生孩子,然而研究表明这不可能,因为父亲的染色体对胚胎有必不可少的修正作用。

  真实可信,情节连贯

  很难对某个想法的“可信度”下定义。让小说中的事实分毫不爽地“正确”并符合时下潮流固然不错,然而,如果你的假设和幻想丝毫没有可疑之处,作品就算不上是科幻小说。有趣的是,我常听到初出茅庐的作家抱怨,他们仔细研究过的“科学”被读者和编辑认为是错误而不可信的。当现实比虚构更奇怪时,我们该怎么办?

  要让你的想法听起来可信,一个办法是将每个发明与现实事件相联系。这样做是微妙地给作品加上了注脚。克里奇顿形容恐龙踩铁栅栏像“土狼一样”,就提供了可以验证的参照。可以肯定,如果他写得不确切,那么了解土狼的读者就会抱怨了。又如,《伊甸园的围墙》中具有红外线能力的异类生物,也是有根据的,响尾蛇就有红外线感觉器官,异类生物“眼睛”的晶状体是氯化钠构成的,这正是一般生物体内发射红外线的物质。 

  可信度也来自于情节的前后一致。千万要记住,不管你的故事和科幻假想单独看上去多么可信,一定要让它们在整个故事中显得合乎逻辑。如果你想象中的某星球是地球的两倍,它的重力该是多少?它的大气层结构会怎样?距离太阳有多远?这个星球上的原有生物有着笨重、庞大的肢体,还是细长的手脚?如果怪兽来到你的飞船,它们的食物通常是何种植物?

  生物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忽视。在《海洋之门》中,我创造了整个生态系统,包括显微镜下才看得见的微生物,小的浮游生物,从空中到海里各种体积的猛禽海兽,食腐性生物,还有附着在浮游植物上的“长脚鱼”。

  使所有的细节整合为一体似乎非常困难,但正是这种技巧使《沙丘》脱颖而出。写作的时候,我采用“层次写作法”,每次写一二章,遇到不连贯的地方,再从头开始,这一次要多写几章。第一章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写二十遍,但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后一章能够自圆其说。

  阐释你的想法

  最大的错误是试图对读者说教,无论你的想法多么有趣。作者在写科幻故事时,规则同往常一样,“描述情景,不要讲道理”。

  争取把科幻融人你的人物塑造,或者让人物引出科学思想。在写作《海洋之门》时,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小说写的是居住在被海洋覆盖的星球上的妇女。一天,我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兴奋地给我看他刚刚从光合作用的细菌中分离出的一烧瓶紫色蛋白质。遇到光线照射时,它明显地被漂白了,因为吸收了光能。这个实验给了我灵感,我让小说中生活在水下的女主角们皮肤带有这样的菌类,用以提供在水中呼吸的氧气。当氧气含量过低时,她们的皮肤会忽然变白。能够“漂白”这一情节又为她们后来的精神生活提供了线索,她们能够进人一种休眠状态,称为“白色休眠”。我还让她们体验身体的极度痛苦,从而保持她们的宗教信仰。

  《海洋之门》中的另一例是将人物的发展引人科学思想。她们以甘地式的非暴力抵抗,来驱逐武装人侵。我试图以隐喻来传达她们看似不可能的成功,因为从人侵者狭隘的目光看来,她们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一隐喻必须符合她们的世界观,她们已掌握了先进的生物技术。于是我又想到了“电子隧道”,因为电子可以穿透能量屏障。电子隧道现象发生时,需要血液中的红血球分子与氧气结合,而她们一定知道这一点。

  上述事例同时也说明了解释新环境时不妨用一两个噱头:天真无知的“来访客”,因为必须把一切告诉他。如果能够推动情节前进,而说教的意味又不那么明显,你的手法就是可行的。麦克尔·克里奇顿的《诛罗纪公园》主要讲述单性繁殖的恐龙,长长的说教不知不觉化解在快节奏的血腥事件中。

  处理疑难问题的办法有多种,其一就是在第一稿中列出所有必须要作的解释。在以后的几稿中,再毫不留情地删节。如果某个术语只有专家才懂,必须用简明的语言重新定义或者直接省略不用。通常,一门科学课程引人的新词总是非常之多。所以,在使用科学术语时要尽量做到惜墨如金,这样才能增加某种特殊效果。

  如果某个术语在一部小说中至关重要,那么不妨偶尔保留。在《极乐世界的女儿》中,我就使用了一个术语“初始胚胎细胞”,是指历经长时间的迁移最后到达卵巢的细胞。这个术语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命历程。而许多类似的术语则在定稿前被我重新定义或者删却了。

  科学技术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希望读者能够接受复杂的技术信息,那么安排它们出现就要选择恰到好处的时机和方式,让人感觉它非出现不可。这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若处理得当,则能在推出科幻的同时又能推动情节,加强戏剧氛围,比在小说开始就将一切和盘托出要高明得多。

  《极乐世界的女儿》描述了胚胎发展及老化方面的研究,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领域。小说的初始章节描绘了胚胎的心血管如何形成并开始律动;其后的章节描述了更为复杂的细胞组织形成的过程,然后才讨论了决定胚胎成活的关键过程。各种不同的副情节和小事件能造成一种喜剧讽刺效果;例如,一位医生回到家中,却面临着濒死的亲戚,他研究的衰老问题可帮不上忙。

  科学在情节发展中的另一作用是可以用来揭示不同人物对变化的不同态度,他们自己也因而发生了变化。在《海洋之门》中,海洋世界的人侵者对那些妇女的生命科学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侵者试图摧毁它,即使一再遭遇挫折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有些则迷上了这一新型科学,考虑将它应用于医药和农业。还有些人侵者将紫血球寄生菌移人了自己的皮肤。

  以上概括的寻找灵感、应用科幻想法的几点建议对我自己的小说创作颇有效果,也得到了其他作家的赞同。但切记,不要迷失于科学的丛林中,这也很重要。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秀文小哥
写了 193529 字,被 60 人关注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