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原创

系统推荐 更新:2018-05-31 10:40:52

社会中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对内向者的偏见。如果在人多的场合你不卖力去表现,不机灵地去暖场去应答,甚至少说两句话都会被扣上“内向”、“不善交际”的帽子,严重者甚至会遭受莫名其妙的冷嘲热讽和唱衰。而那些活跃在各大酒场,会玩又会取悦众人的人,就会被认为“有前途”、“会交际”,被旁观者寄予“厚望”。 9235_46zu_7435.jpg

首先关于内外向的定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说法是:内外向的区分主要是看获取精力的来源。外向型人从与他人相处中获取能量,内向者则独处时精力充沛。外向人在独处时、内向人群居时各自都会感到无聊乏味。或者再补充具体一下:内向者的精力会随与他人在一起沟通交流的过程而迅速衰减,在独处时从自己的内心中获得补充;而外向者的精力则会在独处时迅速衰减,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从外界持续得到补充。一个从自我内部获取能量,一个从外部获取能量。内向外向中的“内”字和“外”字的含义可大致这么理解。

9230_nr8v_6313.jpg

单从定义上来看二者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那么为什么社会会普遍认可外向者的存在呢?

首先是外向者更愿意主动去表达自己。既然牵扯到社会对这两种人格的认可程度,那么就必须要明白社会的认可其实就是其他人的认可。内向者更偏向猫型人格:期望被动获得关注,然后才开放自我,更渴望自我空间。外形这更偏向狗型人格:主动去寻求与他人的联系,认为联系和互动才是生存奥义。外向者天生乐于与他人互动,去主动付出,那么相对更被动获取其关注的内向者来说,自然占据优势。想想看,两个人的能力兴趣外貌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你觉得跟谁的交流会更顺畅和愉快?

除此之外,外向者更容易让人看到Ta的价值。让别人看到价值不论是真是假,但最起码会让人形成有价值的感觉。有两个能力不相上下的大学生去面试应聘同一个职位,外向者往往自信满满侃侃而谈,内向者常常拘谨保守留有分寸。在HR的眼里自然更倾向于前者。退一步说,即使内向的那个更优秀,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展示一二,自然也就被比了下去。

9225_eavj_5125.jpg

事实上,内向者因为其内敛深沉内省于心的特性,往往更优秀。不像外向者的直率,内向者的表达往往是在深刻思考之后的结果,因此常给人比较大的反差。换句话说:外向者更容易让人觉得Ta很牛逼,但是内向者常常实际上更牛逼。就像有人说的,内向的人分两种:天才和病人;外向的人分为两种:人才和凡人。

有个很有趣的理论叫做MBTI人格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荣格的性格内外倾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结果。

MBTI理论把人格分为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E”和“I”分别表示外向和内向,第二个维度“N”和“S”分别表示更注重整体还是细节,第三个维度“F”和“T”分别表示更注重别人的感受还是原则,第四个维度则是“J”和“P”,表示倾向于计划行事还是率性随意而为。四个维度各自两种倾向就组合成了16种不同的人格。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在这16种人格中,内向者往往和“理想主义”、“敏感热切”、“较强的移情能力”、“神秘复杂”、“深思熟虑”、“安静深沉”等特征密切相关。林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被认定为INFP型人格,牛顿、马克思、尼采、扎克伯格、特斯拉、霍金和约翰纳什被认定为INTJ型人格,卢梭、梵高、莎士比亚、安徒生被认定为INFP,柏拉图、甘地、维特根斯坦、托尔斯泰、JK罗琳被认定为INFJ。历史上很多天才级别的人物甚至内向到了有些自闭的程度。可以看到,内向者丝毫不比外向者逊色,甚至说在科学文化领域有着外向者所不及的能力和力量,这与他们审慎内敛温和柔软的性格特点密不可分。

9220_jlvy_7185.jpg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成功人士一般都能言善辩,但美国MSNBC网站曾报道称事实上内向成功者远多于外向性格。专家研究发现,内向者在处理问题时更爱深思,注重细节,也更专心致志,因此也更容易成功。英国精神科医师、作家安东尼·斯托尔也曾对外向性格优于内向性格这种传统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人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注定要独处,因此良好的独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就像叔本华曾说的:青年人要上的第一课,首先是学会孤独。其实本质上也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无疑,内向者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在被问到怎么在外向的世界成功时,他说内向的人可以花好几天去想一个棘手的问题,并强迫自己想出领域的最边缘处在哪,并能阅读任何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文章。不过还是得学习外向的人的处世方式,并雇用外向人士,才能让公司的想法传播到全世界。其实也反映了内外向并无孰优孰劣,只是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领域,就像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尽管人们对白天和黑夜的感受不同,但二者存在的时间都是相等的。仅此而已。

9215_l0nw_2388.jpg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中,内向者面临的困难远多于外向者。TED著名演讲者苏珊·凯恩曾说“我们这个社会,有个心照不宣公认的想法,即理想型人格应该英勇无畏,有领袖气质,且爱好交际,”凯恩说道。“人们认为,内向介于失败与变态之间。”社会中的许多重要机构的招聘都倾向于外向者,大多数企业工作环境的布置也都是出于人际交互所设计的,人们更多地强调“团队力量”和“人际交往”,很多外向者被迫屈从于这样的偏见,让自己戴上外向的面具,驱使自己加入到并不想参与的活动之中。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内向者既感到身心疲倦,也被削减了原本在安静和独处中可能爆发的创造力量。

这还让人想到现在有个逐渐被曲解的词语:情商。情商原本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然而如今圆滑和虚伪却被认为是情商高,而且所谓的“情商”更多与外向者挂钩,内向者常被讽刺为“情商低”等。这种对情商的定义实在让人不敢苟同,而且内向者也许不善言辞不够圆滑不够世故,但难道这样就意味着情绪的品质和自我管理差吗?对于这种曲解,周杰曾在《吐槽大会》中回击道:“好像现在管这个虚伪不叫虚伪了,都叫情商高。诶,这就对了,我就是情商低。”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最后,对于旁观者,我想说:内向者只是在用行动诠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但是如果你真的以为沉默寡言的他们对“前程”漠不关心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是看起来似乎如此而已。

对于那些在非议中挣扎的内向者,我想说:跟从自己的本心做自己吧,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去他娘的偏见,去他娘的扯淡。

对于那些对内向者充满偏见的人,我想说:内向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闲着没事多喝点热水吧您。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艺几何
写了 21174 字,被 44 人关注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艺几何”,ID:wenyijihe。 胸中三十分性情,十分感性,十分理性,还有十分,我也陌生。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艺几何”,我们在这里等你~